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389章 竖子不足与谋

大宋东京城内。

这个年过得颇为热闹,事情的起因也简单,就是那位传说中的齐王,上了一道请封奏折。

齐王是什么地位?

那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甚至说,是不是一人之下都不好说。

毕竟这不朝不拜不贡的,懂得都懂。

齐王就是事实上的自立的王爷。

而现在这个王爷上了道奏疏,自然的就引得市井议论,尤其这封请封奏疏。

众多吃瓜群众更是从这奏疏里,分析出了八百个道道出来。

这个说齐王是想服软,给朝廷一个台阶~

那个说齐王是为了压服一帮骄兵悍将,毕竟灭了日本高丽,功高难封的一群,就封个没参与灭国的~

还有说齐王单纯就是为了膈应朝廷,所以弄出这么个事,细想就知道,一个葱蒜,至于封侯吗?

··· ···

大过年的,总要喝点吗,喝了之后就喜欢议论时政,然后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。

嗯~

感谢齐王大过年的给大家带来的乐子。

别人能把这事当乐子,赵官家是不行的。

赵佶、赵恒、赵楷父子三人和蔡京对坐于御花园。

三个姓赵的里面加了一个姓蔡的,是有些不协调的,但是赵官家想教儿子,又要借助蔡京多年执政经验,所以才有了这么个配置。

自从王烨在梁山异军突起,蔡京的政治地位就开始拔高。

原本该退休的年龄,因为他个人恋权,再加上赵官家找不到人替代,于是这相位倒是愈发稳固了。

没办法,除了蔡京,其他人更玩不转如今风云诡谲的形势,赵官家这点谱还是有的。

“关于齐王这请封奏疏,你二人什么看法?”赵官家道。

没有咨询意见的意思,单纯就是为了考校。

“儿臣···儿臣以为,齐王此举该是为了示好于父皇。”赵桓道。

赵官家点点头,不知可否。

没有否认大概就是同意了,赵桓定了定心神,继续道:“齐王封王已有年余,不曾有文书到东京,但也不曾有逾越之举。此番来信,想来是为了缓和和朝廷这般关系。”

“之所以选择请封,而非其他,一来齐王骄傲,不屑于一篇歌功颂德的文书。二来若是为自己表功,只日本功绩,便不好封赏,所以才有这般请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